文玲刚才对近期的世界经济形势以及明年的走势谈了一些她的看法和分析,总体感觉还是处在艰难复苏的过程中,世界、中国从增长速度来讲都是中低速,贸易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上都有很大的挑战,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很多困难的抉择。当然,在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经济体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特别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创新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大家有一些共识,继续克难前行。
作为经济的发展,我们一再强调,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所采取、制定的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一方面对宏观经济的形势,另外关于政策重点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张立群:
晓强主任特别把我的发言重点作了提示,我下面按照题目,把我一些主要的观点向在座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做一个陈述和说明。刚才,陈主任主要对世界经济,包括世界经济发展当中的中国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主要还是集中到中国经济来谈一些观点。
首先,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初步触底。根据是:
从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来看,2014年—2016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走势是不一样的,2004、2005年的增长率都有从高到低的调整,当然调整不仅是这两年,从2010年以后是从10.6%持续调整到6.9%,到今年的6.7%。但是今年看,6.7%已经保持了三个季度。我在和国家统计局的同志交流时他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如果6.7%细化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好像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第三季度的水平要更高一些。所以,从GDP的增长来看,这样一个触底的表现,我认为已经出现了。
从工业增长来看,进入到2016年4月份以后,工业增长一直稳定在6%以上,4月份以后总体表现平稳。从需求角度来看,刚才陈主任讲消费的增长始终比较稳定,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1%,所以这是支撑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中国经济从2010年以后增速下降,我想有两个因素:一是投资,二是出口。投资的增长速度,2010年是24%,2015年下降到10%,今年1-9月份是8.2%。出口在2010年的增长是17%左右,去年出口是负增长2.8%,都是按美元口径计算,今年1-9月份是负增长7.5%。中国经济现在在转型,但是投资出口拉动的特征要想根本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投资和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还是两个方面重要的需求因素,过去这些年投资出口增速持续较大幅度下降,这就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消费持续稳定时,如果判断经济增长触底,我觉得投资是非常关键的。投资增长,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触底的基础初步形成。理由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比如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19.4%,接近20%。我们注意到,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时,大范围的强降雨,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影响还是很大的,但是即便有这些因素,今年1-9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接近20%。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各个国家当中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从国际比较来看,有一点是需要关注的。当市场投资预期不好的时候,而且风险比较大的时候,这时候市场投资是不活跃的。在这个时候,恰恰就是经济萧条期,经济萧条时货币政策的作用一般是不明显的。大家有一个比喻,货币政策好像一根绳子,拉的时候是比较有力的,推的时候不够有力。像凯恩斯讲的“流动性陷阱”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种时候,一些投机性的偏好会带动货币更多的向非实体经济领域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放太宽的话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会加大。
在这个时候,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投资来引导资金的使用,配合货币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最近几年的努力,确实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成果,这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在全部投资当中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从2012年的17%左右,现在提高到25%左右,所以我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现在已经成为整个投资增长的一个稳定器,而这个稳定器的作用在未来是可以保持的。
我的理由主要是两个方面:
理由一:2012年以来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并没有在财政债务方面形成过大压力。相反,我们对地方投融资平台造成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加,风险增加的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比较积极的,而且从现在来看,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效的处置。一是地方债的置换,这是由中央政府参与,由国家审计署、发改委牵头,对整个项目的资金情况和项目的选择情况都做了比较全面的重新评估。置换指标是根据评估的结果来下发的,去年置换大概在3.2万亿左右,今年大概是5.27万亿左右,我想这对于整个历史上形成的地方债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出口。过去是分散的各级银行向政府的担保,现在是由中央政府提供担保,而且对项目进行评估。
二是地方发债制度的建设。今年1-9月份地方债的发行总量5.08万亿,我想这对于整个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也形成了很重要的支持。还有政策性银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还有PPP项目,现在也在实践当中加快推开,引导资金数量现在也在增加。
从这些因素来看,2012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在资金的保障方面和一揽子计划比较,我认为它的可持续性要高很多,一揽子计划形成了很大的政府债务,所以后来是不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2012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这样一个增速的适度提高,并没有引起这个问题。相反,它的资金保障条件,我认为现在比过去是有明显改善的理由二:项目储备。一是最近几年我们针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针对城市要更关注长远,要把短板,特别是地下的短板补齐,把大中小城市之间基础设施覆盖的短板补齐,针对这个,我想项目的数量是大量增加的。而且和“一带一路”的要求、硬件的互联互通的要求相联系,项目储备也是大量增加的。现在我们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基础设施投资这个项目不是临时现抓的情况,有很多是基于中长期的、综合性规划的加快制定所带来的更好的、更可持续的一些项目来源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是可以保持的。作为整个投资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我认为比较稳定,是可以保持的,这是我认为投资增速现在已经基本触底的一个重要根据。
从这些因素来看,2012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在资金的保障方面和一揽子计划比较,我认为它的可持续性要高很多,一揽子计划形成了很大的政府债务,所以后来是不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2012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这样一个增速的适度提高,并没有引起这个问题。相反,它的资金保障条件,我认为现在比过去是有明显改善的理由二:项目储备。一是最近几年我们针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针对城市要更关注长远,要把短板,特别是地下的短板补齐,把大中小城市之间基础设施覆盖的短板补齐,针对这个,我想项目的数量是大量增加的。而且和“一带一路”的要求、硬件的互联互通的要求相联系,项目储备也是大量增加的。现在我们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基础设施投资这个项目不是临时现抓的情况,有很多是基于中长期的、综合性规划的加快制定所带来的更好的、更可持续的一些项目来源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是可以保持的。作为整个投资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我认为比较稳定,是可以保持的,这是我认为投资增速现在已经基本触底的一个重要根据。
二是房地产投资,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今年1—3季度同比增长5.8%,所以房地产投资现在开始由低转高,这对整个投资增长触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房地产投资,现在大家有一个普遍的担心,就是可不可以保持,因为我们现在出现了局部的过热,“十一”期间大概有20多个城市分别采取了限购、限贷的政策,大家在观察,说限购、限贷会不会引起房地产投资出现新的下滑,我认为不会。主要理由是调控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一个城市生病,全体城市吃药,是针对热点城市,有针对性的采取的调控,从国家统计局对10月份前半个月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统计来看,对于稳定房价的作用,现在已经有所表现,房价的涨幅确实在回稳,在调控区。另外,从房地产销售形势来看,我看到一些指标,并没有受到太明显的影响。比如“十一”期间房地产销售形势来看是下降比较多的,但十一之后的这一周,销售形势的恢复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要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销售升温的基础做一个讨论,升温首先是和中国的城镇化联系在一起的,我这样一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一个事实,就是从2015年开始,房地产销售形势的好转,它和城市人气度的高低是紧密相关的,人气度高的一线城市、热点的二线城市,恰恰是房地产市场回暖最明显的区域。而我们看到人气度不足的这些三四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到现在有很多也没有回暖。这就表明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形势和人口流动的方向有紧密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刚性和改善性的买房需要了,人气度高,房地产销售形势好,首先还是居住的需要在支持。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这些热点区域房价上涨的预期不断加强的时候,肯定也会带来一些投资、投机性的买房活动,会由金融杠杆推动房价上涨。所以,我认为局部的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仍然在持续较快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现在城市的年轻人还在大量增加,比如今年应届毕业大学生765万人,应届中职毕业生500多万人,这些年轻人有多少返回农村去发展?我想主要是落脚在城市,在城市找自己的发展前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每年沉淀的,就是上年毕业还没就业的,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大概在一千万人左右,年轻人在城市的发展,随着工作的解决,随着成家,刚性、改善性的买房需求我认为会持续增长。当然,这个增长主要还是在一线和热点的二线城市。这样一个格局,必然会支持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需求有基础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调控是把这样一些金融杠杆驱动的投资、投机性的买房需求压下来,但我认为不会抑制这些刚性、改善性买房需求的正常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一线和热点的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这样一个需求的增长,经过近期的调控,可能会在一定的幅度上降温,但还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整个房地产投资在未来还会保持5%左右的增长水平。我们还要看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从2015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始恢复之后,房地产销售的增长水平远远高于房地产投资建设的增长水平。比如今年1-9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但是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只有5.8%。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存量房的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今年9月末,城镇存量房,就是商品房的存量比今年2月末减少了4319万平米,2月末是一个高点。这就表明,整个房地产企业在热点区域可售房源是在迅速减少的。但是另一方面看到它的资金在不断增加,比如1-9月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5.5%,这个增速比1-8月份加快了0.7个百分点。当他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可售的房源越来越少时,我想这就是房地产开工建设要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在热点区域稳房价还有一个措施,就是政府在加大土地供给的工作力度。所以我想,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再和新型城镇化对整个城市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的改善,包括中心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增强,一些中小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逐步提高,我认为房地产投资在未来是可以保持5%左右的增长水平。房地产投资增长底部的回稳、稳中保持的态势也是有可持续性的。
另外,制造业投资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3.1%,这个增速比8月份加快了0.3个百分点,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3还要多一些,它的回稳对整个投资回稳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制造业投资回稳的态势,包括开始小幅回升的态势,在未来我认为是可以保持的。我的主要理由是:制造业投资是一个滞后变量,制造业投资主要决定于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包括投资的风险度。而制造业投资的回报率,包括风险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销售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而制造业的销售形势,比如重化工业、建材行业,又和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活跃程度有密切关系。
从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连续几年比较活跃,房地产投资从今年也有大概半年到九个月的恢复。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都在回升,像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的动力煤的价格最低点是370多块钱每吨。我今天上午参加电网形势分析会,这个价格已经到600元左右了,所以价格回升还是很明显的。价格的回升,背后实际是销售形势的好转,销售形势的好转也就带来了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的好转。所以今年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4%,这和去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到,由于我们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的变化,现在已经开始使得制造业投资的一些参数发生了重要改变,包括投资回报方面的参数,投资风险方面的参数,都在发生重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1-9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开始出现小幅回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按照我刚才的分析,如果未来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态势可以继续保持的话,整个制造业的投资回稳、回升的条件就可以保持,在这个背景下,整个制造业投资增长,由降转稳的拐点已经出现。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可以做一个判断,就是整个投资,增速回调这样一个触底的基础,现在初步形成。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我的基本判断就是整个经济增长现在基本触底。这个增长触底对中国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大概五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在增速换挡,这个增速换挡从10.6%到6.9%,今年是6.7%,持续下调,我想这对中国是严峻的考验,因为增速的下降意味着经济活跃度的下降,意味着企业销售规模的收缩,意味着企业财务现金流量的收缩,意味着企业财务收支困难的加大,也就意味着减员、裁薪活动在增加,各种债务关系紧张度在增加,包括银行的不良资产在增加,所以这是一个压力不断加大、困难不断加大的过程。而最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持续的稳增长,稳增长的效果从今年1-9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我认为现在已经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稳增长在消费增长的稳定,就是通过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稳住了就业,大体稳定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使得宏观经济当中当经济水平下降会导致就业水平下降,导致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再引起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这个循环并没有很明显的建立起来。
我们现在看到消费的增长,从过去几年来看,一直稳定在10%左右,按照可比价格,而GDP的增长率现在降到6.7%,所以这样一个反差,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消费,在今年一到三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71%,所以整个消费对增长的稳定作用现在是非常明显的。2012年以来的稳增长,政府首先抓住保民生、稳消费,这个效果现在已经比较清楚的表现出来了。
另外是投资的情况,我们通过政府的努力来使得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了比较活跃,通过城镇化的推进,通过政府对房地产的分城施策的调控,实际上今天也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增速回升。在这些基础上,制造业的投资在最近也开始有一个小幅的回升,出现了拐点。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国内的需求已经大体上稳住了。
在出口方面,现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在不断下降的,就是中国经济内需主导的特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是不断增强的,所以我们判断,尽管出口方面在未来可能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现在基本上触底。所以,这个变化对于国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国内和城镇化矛盾的挑战也是紧密相关的。国内城镇化的矛盾,就是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严重不足,这实际上是人口城镇化过度集中在狭窄地域的布局模式,而这个布局模式对住房、汽车的发展形成了瓶颈制约,因为人集中在大城市,导致大城市开车数量太多,堵车情况非常严重,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采取了限购的政策,这使汽车市场降温,我认为这是主要原因。
我们现在看到消费的增长,从过去几年来看,一直稳定在10%左右,按照可比价格,而GDP的增长率现在降到6.7%,所以这样一个反差,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消费,在今年一到三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71%,所以整个消费对增长的稳定作用现在是非常明显的。2012年以来的稳增长,政府首先抓住保民生、稳消费,这个效果现在已经比较清楚的表现出来了。
另外是投资的情况,我们通过政府的努力来使得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了比较活跃,通过城镇化的推进,通过政府对房地产的分城施策的调控,实际上今天也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增速回升。在这些基础上,制造业的投资在最近也开始有一个小幅的回升,出现了拐点。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国内的需求已经大体上稳住了。
另外,房地产在大城市拿地难,人多地少,建房子要有地,拿地难必然会制约房地产的发展,必然会不断抬高大城市的房价。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转向中小城市发展,转过去就是卖房难,现在还在去库存,所以大城市拿地难,中小城市卖房难,房地产不就左右为难嘛。在这个时候,房地产的发展也必然会明显减缩。
新世纪(19.130,-0.98,-4.87%)以来,汽车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两大主导的产业,这两个产业发展的步伐减慢,重化工业产能过剩,能源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的增速换挡面对的考验是相当严峻的,外部的国际金融危机,加上国内城镇化,矛盾的暴露。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现在能够把中国经济稳在6.5%略高的水平上,我认为这个成就是非常重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把这样一个积极的变化把握住,要把它巩固好。前面陈主任对明年的世界经济作了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明年世界经济复苏还是疲弱的态势,包括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浪潮的涌动,包括它的总统大选,对它的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包括英国的脱欧,使得欧盟成员国未来的贸易和金融关系变得不明确。包括移民问题,助长了欧洲的民族情绪,离心的政治力量在扩大,在阻止欧盟国家的结构性改革进程。所以,欧洲经济的前景我认为也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明年出口风险点还是要高度关注,但是投资明年有望保持小幅回升的态势。增长今年稳在8.2略高的水平,明年应该在10左右。消费,今年这个增长态势在明年是可以继续保持的,所以综合分析认为,我认为明年经济增长水平不会比今年低,今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不会比前三季度低。
所以,现在我们要把一些风险点把握住,要看到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个拐点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周期性的变化拐点,它是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的拐点。所以,这个拐点要把它把握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增长水平要稳住。二是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变。只有这两个发生了变化,才能支持中国经济平稳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轨道。目前看,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经明显增多,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现在看到的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出口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局部的,像房地产过热情况,包括金融风险在局部增长的情况,看到部分省市现在确实有经济发展困难的一面,包括就业,包括下岗职工的安置,包括财政收支的困难,包括未来进一步的去产能、去杠杆,可能对过去若干年累积的金融资产的风险,怎么样稳妥调整。这里还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但是我想我们是有可能把握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来把增长水平稳住,稳在6.7%,或者略高的水平之上。
另一方面,增长模式的转变现在正在爬坡过坎的时期,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关键的,关键是把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要通过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使得产权保护更为严格,使得各种财产责任的追查更为明确,更为严格,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通过市场的竞争来动态的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中,使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能够持续提高,这时候中国经济才能在制度的保障下,从有没有的时代跨入到好不好的时代,我想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新起点。我们现在抓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包括基础性经济制度向国有企业、金融方面的完善,抓住了放管服务这样一条主线,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真正让市场竞争比较规范的、比较公平的发挥作用,促进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这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们要坚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的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所以,在这个基础上,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特别强调,要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通过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今年剩下的第四季度,收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按照这样一个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在六中全会正在召开,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召开,对明年的大政方针还要进一步加以明确,但是我想,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在增速换挡大体上告一段落的时候,开始迈入好不好的发展,中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上在起步了,所以明年的发展,我想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